肌腱炎是一種由於肌腱過度使用或受傷而引起的疼痛狀況。肌腱連接肌肉和骨骼,對運動至關重要。本文將探討肌腱炎的成因、症狀、分類及有效的治療方法。
什麼是肌腱炎?
肌腱是連接肌肉與骨骼的結締組織,主要由膠原纖維組成,提供強度和靈活性。肌腱在身體運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它們將肌肉產生的力量傳遞到骨骼,從而促進關節活動。肌腱炎可以發生在任何連接肌肉與骨骼的肌腱,通常是由於過度重複使用某一組肌肉而引起的勞損。
傳統上,肌腱炎被認為是過度使用導致的炎症反應所引起的肌腱疼痛。然而,近年的研究發現,大部分肌腱疼痛並不伴隨急性或慢性的炎症反應,而是出現一些退化性的病變。因此,近來在醫學上,肌腱炎的稱呼逐漸變為肌腱退化或病變。肌腱病變的成因通常是由於病人重複性或高強度的動作超出肌腱細胞的負荷,導致身體的修復反應失效,進而引起退化。
腱炎是否與發炎完全無關?
不一定。雖然研究顯示炎性反應並不是肌腱疼痛的主要原因,但在疼痛的初期,可能會出現肌腱撕裂或鄰近肌肉受傷所導致的炎症反應。如果發現如紅腫、發熱等常見的炎性症狀,可以諮詢醫生,並使用一般的敷冰、消炎藥物、休息和包紮等方法進行治療。一般來說,急性炎症應該會在3至7日內有明顯改善,甚至痊癒。如果肌腱疼痛持續數星期或更長時間,則更可能與純粹的退化性病變有關。
肌腱炎的分類和階段
- 創傷類:由跌倒或撞擊等突然的運動創傷,導致肌腱撕裂受傷,通常疼痛較為即時且強烈,並伴隨住炎性反應。
- 慢性/非創傷:由重複性動作所導致,大多沒有炎症反應,以退化為主。慢慢累積的酸痛可以持續數月或以上,單純的休息並不能改善痛症。
非創傷肌腱炎/病變的階段
第一階段:反應性肌腱病變
這是一個短暫的非炎性階段,因肌腱受到突然過量的訓練和負荷,導致細胞反應引起水分分泌,進而造成腫脹。通常,適量的休息即可使肌腱恢復正常。
第二階段:肌腱修復不良
如果在第一階段未能適當休息而繼續進行訓練或負荷,肌腱病變將持續發展,膠原纖維的排列會變得混亂,導致肌腱強度下降,同時伴隨血管與神經的增生。
第三階段:退化性肌腱病變
在第二階段的基礎上,肌腱持續超負荷,將退化至最後階段,此時大部分肌腱的退化損傷已變得不可逆轉。跟腱部位也可能出現細胞死亡,肌腱撕裂的風險隨之提高。
肌腱炎症狀
- 長期疼痛:持續的肌腱痛感
- 觸痛:按壓肌腱時會產生疼痛。
- 活動引發疼痛:連接肌腱的肌肉發力會導致疼痛。
- 晨間疼痛:早上的疼痛通常最為嚴重,隨輕微活動可有所減輕。
- 運動後疼痛:運動後疼痛可能會加重。
- 僵硬:早上或長時間不活動後,受影響的部位可能會感到僵硬。
肌腱炎高危人群
重覆性動作人士
- 勞工
- 技工
- 園藝員
- 樂器演奏者
- 運動員愛好者等
肌肉力量差或少動人士
- 長期缺乏運動的人群,肌腱功能較弱
糖尿病患者
- 代謝異常可能影響肌腱健康
肥胖症患者
- 額外的體重增加了對肌腱的負擔
肌肉肌腱活動度受限人士
- 關節活動受限可能導致不良運動模式
使用某些藥物的人士
- 皮質類固醇
- 荷爾蒙替代療法
- 避孕藥
肌腱炎常見部位
鵝掌肌腱炎
鵝掌肌是由小腿後側的三條肌腱(鵝口肌,內收肌,半腱肌)組成,形狀似鵝掌。症狀為膝頭內側疼痛,或伴隨腫脹。因為翻譯的問題,而且症狀相似,鵝掌肌腱炎常與鵝掌滑囊炎混淆。醫學上,滑囊炎更為常見,指的是關節上的滑囊發炎,與跟腱的關係不大,但兩者的處理方法大同小異,但滑囊炎會較為注重消炎。這兩種病症通常是由過度使用所導致,包括不斷屈曲膝關節的活動、肌肉過緊過弱以及膝關節過度內翻。過度使用這些肌肉都會提高患病的風險。
脛後肌腱炎
脛後肌位於小腿內側,一直延伸至腳板內側的足弓,負責保持足弓的高度和足踝的穩定性。當這條肌肉過度使用,例如在跑步時,運動員可能會導致足弓內側疼痛,甚至引發小腿下方的疼痛,造成脛後肌腱炎。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足弓塌陷或穿著不合適的運動鞋,甚至跑姿都會影響患上此病症的機率。
髕骨肌腱炎
髕骨肌腱位於膝蓋下方,連接髕骨與脛骨,具有吸震和穩定的功能。當患者過度使用膝蓋進行高強度或重複跳躍及轉向的運動(如籃球、足球)時,可能會導致髕骨肌腱疼痛,甚至功能損失。因此,髕骨肌腱炎又稱為跳躍膝。
股四頭肌肌腱炎
股四頭肌肌腱將力量從肌肉傳遞到膝關節,因此與髕骨肌腱炎相似。一些高強度或重複性的四頭肌動作,如跳躍、下樓梯和跑步,都可能導致股四頭肌肌腱疼痛。但與髕骨肌腱不同,股四頭肌肌腱位於膝蓋上方。
前足肌腱炎
前足肌腱炎是一個翻譯上的統稱,正確的學名為前足蹠痛症(Metatarsalgia)。與肌腱炎不同,這種病症指的是在蹠骨,也就是腳趾下方的前腳掌區域出現疼痛,並不特定影響某條肌腱。此種疼痛可能由過度使用(如長跑)引起,但也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穿高跟鞋、足弓過高或過低、肥胖,甚至一些血管和神經的病變。一般治療方法包括休息、消炎以及針對患者的具體病因進行調整(如減重,調整鞋子)。
膕肌肌腱炎
膕肌肌腱炎可分為兩種主要類型:近端和遠端。近端膕肌肌腱炎的疼痛位置在臀部坐骨附近,患者在坐在硬椅子上時常會感到不適,並且主要影響髖部的後伸功能,對於需要跨步或後蹬的運動員影響較大。相對而言,遠端膕肌肌腱炎則集中在膝蓋後方,主要在膝蓋屈曲時出現疼痛,特別影響需要快速變換方向或跳躍的運動。
肌腱炎多久會好?
肌腱炎的恢復時間因個別情況而異。若為急性期,並且及時接受適當處理,通常可以在約7天內復原。然而,若已進入第二或第三階段,儘管配合適當的治療,大多數情況下仍需約12週才能見到改善。對於少數較嚴重的案例,恢復時間可能會更長。因此,及早診斷和治療對於加快恢復至關重要。
手腕肌腱炎看哪科?
與其他肌腱炎一樣,在香港,根據法例,你可以先看醫生(如骨科醫生),獲得轉介信或適當的藥物治療,再根據需要轉介到物理治療。這樣的流程能夠確保得到全面的治療和護理。
肌腱炎的預防方法
有研究顯示,大部分的運動傷害是由於過快提升運動訓練量所造成。因此,建議每週的訓練量(包括訓練強度、頻率及時間)不要提高10%或以上1。此外,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飲食也非常重要。
肌腱炎的處理方法
若發現炎症反應:
- 每次不超過10分鐘的冰敷
- 使用彈性繃帶包紮患處(施加適當壓力)
- 醫生可能會處方消炎藥物
- 將患處以枕頭墊高,並減少對患處的用力
動態恢復:
肌腱炎通常是由過度使用引起的,因此在感到肌腱疼痛時,建議盡量停止該活動/運動一段時間,以免引發二次傷害。如果沒有嚴重發炎,建議可以進行一些不會引發疼痛的輕微運動,例如脛後肌肌腱炎患者可以選擇無痛的漫步或踏單車,以保持下肢活動,增加血液循環,加速復原。
物理治療:
建議的第一步是非侵入性的保守治療。
1. 阻力訓練
這是最重要的一環。大部分肌腱炎/病變的發生是由於活動超出肌腱及肌肉的負荷能力。阻力訓練有助於提高其負荷能力,長期改善肌腱炎。
- 等長收縮:在康復初期使用,對於部分肌腱炎也有止痛效果。等長收縮是指受影響的肌腱/肌肉在長度不變的情況下對抗阻力,例如使用「無影凳」。
- 離心收縮:在康復後期使用,肌肉和肌腱需要在完整活動的情況下對抗阻力,並逐漸增加重量,以高重量和慢動作為主。在離心收縮(緩慢放下重量)的過程中,對於肌腱康復尤其重要。
- 增強式訓練:在康復後期,訓練一些爆炸力的動作,以模仿運動員在運動中所承受的壓力,提高肌腱承受力量的能力。
- 輔助肌群訓練:在訓練初期到後期均可進行。例如,膝蓋肌腱疼痛可能是由於臀部力量不足引起的,因此可以通過訓練其他部位來改善姿勢和排列。
2. 儀器
一些物理治療儀器如低能量激光、衝擊波和超聲波等,有助於促進肌腱的復原,啟動身體自癒機制,加快復原速度。
3. 貼布
運動貼布如KT tape或Rigid tape,根據治療師的建議貼法,可以短暫緩解疼痛,甚至輔助穩定結構,減少肌腱的使用。
4. 手法
適當的按摩或使用工具如筋膜刀、針灸等,可以短暫緩解肌肉僵硬或達到短暫止痛的效果。但過度的按壓也可能刺激肌腱,建議諮詢專業人士。
5. 藥膏或貼布
少部分研究顯示,使用含有雙氯芬酸(Diclofenac)的藥膏或貼布對於肌腱炎有止痛效果。如有疑問,請諮詢醫生。
醫生:若保守治療無效,醫生將重新評估,並可能考慮藥物、注射甚至手術治療。
小病小痛如未有好好正視,及早就醫,日後隨時會手尾長,令到治療時間和費用大大增加。然而,香港公立醫院輪候時間一向漫長,有些專科甚至要輪候上數十甚至超過100個星期才能夠就診^,相信沒有人想因為「付不起」而延誤治療,導致病情惡化,所以一份保障全面的醫療保險能讓您多一個選擇,可以到私家醫院盡快接受治療。
富衛人壽的「尊衛您醫療計劃」(FWD vPrime)+是香港政府自願醫保計劃(VHIS)的認可靈活計劃之一,計劃全數保障++一系列住院及手術費用,令您可因應需要靈活地選擇及享受更優質的醫療服務,每年保障限額高達1,250萬港元,不設終身保障限額,並保證續保至100歲(實際年齡)+++。除此之外,還可以讓您享有高達8,000港元免稅額#!
如果想要一份高CP值之選的醫療保險,可考慮富衛人壽的「全自主百萬醫療計劃」專為普羅大眾而設的醫療保險,以相宜的保費為一系列住院及手術費用提供全數保障##,更包括專科醫生費、日間手術前後的門診護理及出院後私家看護費用###等,每年保障額高達400萬港元,減輕您面對大大小小醫療開支時的財政壓力。
全數保障一系列住院及手術費用
- 不設終身保障限額
多達6個自付費選項
- 獲得10Life「5星級」自願醫保(半私家房)及「5星級」Top-Up 醫療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