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蒙特梭利教學法,大家都會聯想那些特別的教材。其實這並不是新鮮的教學概念,香港已有多間學校開辦蒙特梭利課程。為何蒙特梭利課程能夠經久不衰,持續受家長青睞呢?以下便為各位介紹蒙特梭利教學法的理論及特色,以及其對學生的多元影響,並且分析蒙特梭利教學法的缺點,供家長參考,看看自己的小朋友究竟是否適合蒙式教學法。
蒙特梭利教學理論及特色
蒙特梭利教學法(英文:Montessori Education,簡稱「蒙式教學法」),最早由義大利心理學家兼教育學家瑪麗亞.蒙特梭利(Dr. Maria Montessori)提出。蒙氏教學理論提倡以兒童為中心,讓他們主導學習,對知識及興趣擁有自由選擇權。瑪麗亞教授相信兒童有無限潛能,因此讓孩子自由選擇學習項目將能提升他們的學習成果。蒙式教育「以人為本」的教學理論受到多方認可,如今已經遍布全球200多個地區,被約6萬所學校採用。
蒙特梭利教學法特色
1. 「混合年齡教學」
以幼稚園為例,3至6歲的小朋友將會待在同一個教室進行學習,大朋友將會照顧小朋友,小朋友亦會模仿大朋友的行為。班級就像一個小社會,大家學習與不同年齡層、不同背景及個性的同學相處及溝通,除了相互幫助,也相互學習,從而逐漸培養獨立能力、社交能力,這也是蒙式教育的目的之一。
2. 多變教具
蒙特梭利教學法按小朋友的學習需要、身型等而設計出獨特的教具。上課時,小朋友可以在教室內自由行動,並在指引下選擇自己想要的教具。老師會引導孩子從中學習概念,而非直接指導概念。教具將協助兒童更好地掌握抽象又難懂的概念,比如,學生透過立體拼圖學習立方、二項式等抽象概念,比起紙上學習,將數學立體化更能在生活中運用。
3. 專業教師
教師在班級裡作為引導者的角色,觀察學生的需求和能力,適時進行引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學習過程中,教師不會進行打斷及催促,而是允許他們重複同一活動直至技巧變得純熟。
4. 綜合教學區域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學習區皆經過精心設計,裡面陳列各式學習教具,讓學生隨手可得。以香港兒童無限學校為例,該校蒙特梭利教育共分成日常生活、感官、數學、語文、自然文化及美術音樂等教學區域。學生在該環境中進行自我探索,並發揮創造力,結合各種教具下進行學習。
蒙特梭利教學法對學童發展影響
透過蒙式教育,學生能夠在人格及多方面得到更全面的發展。其中包括:
- 綜合能力:通過「動手做」的學習經驗,學生的基本技能通常比同年級水平高出幾年。此外,由於蒙式教育鼓勵孩子的全面發展,他們將有機會接觸更多的知識,擴展更多潛能。
- 自律及獨立能力:蒙式教育以培養孩子「獨立」學習而聞名,通過培養自主學習,孩子的自律及耐心將得到提升。
- 社會互動能力:通過「混齡」教學,學生以友善的態度面對其他夥伴,學習互助精神。此外,學生也能就此學習社交禮儀,為健全的人格發展打下基礎。
- 提升幸福感:自由開放的學習環境,培養孩子對知識的渴望,將學習視為令人愉快的終身過程,這將提升孩子的幸福感及成就感。
蒙特梭利教學法缺點
蒙式教育的理念值得學習,然而對象的不同或教學模式也可能讓蒙式教育隱藏各種缺點。
1. 收費高昂
由於與傳統教育理念相差甚遠,蒙式教育一般都在私人學府開辦,加上需要投入更多資金購置大量的學習教具,學費自然更昂貴。因此對於小康家庭而言,可能無法負擔高昂學費而難以報讀。這將造成學生無法完全接觸更多元的社會階層,從而影響對社會的認知。
2. 課程及環境過於鬆散
蒙式教育提倡自主學習,但未必每個學生都能適應及適合自主學習環境,對於行動力或自控力較弱的學生而言,也許並不能取得全面的學習發展,反倒會過於側重於某項學科知識而忽略其他方面的學科吸收。另一方面,學校管理、教師、同學等外在因素也將影響孩子的學習體驗。加上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不如傳統教室來得有次序、受管控,若學生沒有良好的自控能力,便無法取得良好的學習成果。
3. 過於強調「獨立」
如上所述,蒙式教育的重點特色是培養學生「獨立」,然而這對於講求團隊合作的社會環境而言,過於獨立或過於以「自我」為主,也許無法與社會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