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思覺失調(Psychosis)?
思覺失調(英文:Psychosis)是一種精神狀態異常的表現,而非單一腦部疾病。其主要成因是腦神經功能失調,導致腦內化學物質「多巴胺」過度活躍,從而影響個體的思維和感覺,使其出現混亂,並可能與現實脫節。在思覺失調的發作期間,個體可能會經歷錯亂的思想和知覺,並難以辨別現實與幻覺。這種狀態可能是短暫的,也可能反覆發作,甚至長期持續影響個人的生活。若未能及時治療,病情可能進一步惡化,發展成更嚴重的精神病症狀。
思覺失調常見誤解與迷思
迷思一:思覺失調與精神病態(Psychopathy)相同
思覺失調與精神病態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思覺失調是一種腦部疾病,屬於不正常的精神狀態。而精神病態則是一種人格障礙的統稱,特徵包括操控他人、缺乏同理心,甚至可能對他人造成傷害。
迷思二:思覺失調患者具有暴力傾向
思覺失調主要影響的是患者的知覺與思考方式,而思覺失調患者並不普遍具有暴力傾向。暴力行為往往與其他因素如物質濫用、童年創傷或反社會特質有關1。因此,將思覺失調與暴力直接畫上等號是不準確的,且患者更可能成為暴力的受害者2。
迷思三:只有特定人群會患上思覺失調
思覺失調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並非特定族群的專屬問題。研究顯示,約有 1-3% 的人一生中會經歷至少一次思覺失調發作3。雖然年輕人較常發病,但各年齡層、性別及社會階層的人皆有可能受到影響。
迷思四:思覺失調患者無法過正常生活
許多經歷過思覺失調的患者,透過適當的治療(如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等)能夠有效顯著改善和管理症狀,並擁有正常的社交與職業生活,甚至完全康復。
思覺失調有多普遍?
思覺失調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層,但較常見於青少年至成年早期,特別於20至30歲時期。人口中約有百分之一至二的人,會患上思覺失調類的精神疾病。
思覺失調vs精神分裂/多重人格有何分別?
精神分裂症是思覺失調的一種類型,主要表現為幻覺和妄想;而多重人格障礙(即解離性身份障礙)是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心理疾病,涉及一個人擁有多重身份或人格。
思覺失調成因是甚麼?
思覺失調的成因複雜,是多種遺傳、生物學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1. 遺傳因素
家族遺傳及相關病史會增加患上思覺失調的風險,例如父母其中一方患病,子女的患病率約17%;若雙親皆患病,風險可高達46%4。此外,雙胞胎研究顯示,思覺失調的遺傳率約為30%至50%5。
2. 環境壓力
環境壓力,如童年創傷、長期壓力、社會孤立或重大生活變故,也可能觸發思覺失調。一項綜合分析發現,城市化程度、移民身份、種族因素等環境因素與思覺失調的發病風險高度相關。
3. 腦部異常
思覺失調與多巴胺系統(Dopamine System)異常密切相關。過量的多巴胺活動可能導致幻覺和妄想,而其他神經傳遞物質,如穀氨酸(Glutamate)及血清素(Serotonin)也可能參與其中6。研究亦發現,思覺失調患者的腦部結構與功能存在異常,如大腦灰質體積減少及前額葉皮質活性降低7。
4. 藥物濫用
濫用藥物亦可能增加發病風險。如長期吸食大麻可能增加發病風險 1.6 至 3.1 倍。研究亦發現,甲基安非他命(冰毒)使用者的杏仁核及海馬體體積減少,增加患病風險8。
診斷症狀(正性、負性)
正性症狀(異常增加的行為)
- 妄想:思想錯亂,固執地相信自己的想法,即使這些想法荒誕而違反邏輯。(被害妄想、誇大妄想、關聯妄想、控制妄想)
- 幻覺:感官上異常(聽到不存在的聲音、看到虛假影像、感覺到異常觸覺)
- 思維、言語及行為混亂:思維變得不連貫、語無倫次、難以組織想法、答非所問、舉止怪異、不合時宜的行為、個人照顧能力下降
負性症狀(正常功能減退)
- 情感淡漠:表情呆滯、聲音單調
- 言語減少:回應簡短、不主動對話
- 社交退縮:不願與人互動、避免社交活動
- 動機減退:缺乏目標、對學業或工作失去興趣
- 生活疏忽:不注意個人衛生、不整理環境
- 樂趣喪失:對以前喜愛的活動失去興趣
其他伴隨症狀
思覺失調的病發階段
思覺失調的發病過程通常分為三個階段9:
階段 | 特徵 | 常見症狀 |
---|---|---|
活躍期 | 初期症狀模糊且不明顯,可能逐漸影響思維、感知、行為和功能 |
|
急性期
| 明顯的思覺失調症狀出現,可能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
|
康復期或症狀殘餘期
| 康復的情況因人而異。有部分患者症狀減輕,能逐漸恢復日常功能,但仍有一部份的患者在康復後可能仍有殘餘及負性症狀。 |
|
如何治療思覺失調?
治療方法1. 藥物治療
抗思覺失調藥(Antipsychotics)能調節神經傳遞物質,減輕幻覺、妄想和思維混亂等症狀,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生活。
治療方法2. 心理治療
如認知行為治療(CBT)可幫助患者理解和應對症狀,提高壓力管理能力,降低復發風險11。
治療方法3. 家庭介入
家庭治療能增強家人對思覺失調的理解,改善溝通,並提供支援以減少復發機會。
治療方法4. 社會支援
社會支援包括職業訓練、教育計劃及生活技能指導,幫助患者恢復獨立生活。及早診斷與治療可提高康復機會。
如何支援及幫助思覺失調的人士?
避免爭辯或批評
即使患者的想法或行為看似不合常理,也嘗試耐心聆聽,表達理解與關心。這樣能讓患者感受到被尊重,減少他們的焦慮和孤單。
鼓勵治療與服藥
嘗試鼓勵患者盡早就醫,並協助他們與醫生溝通。同時鼓勵患者按醫生建議服藥,並協助安排定期覆診。避免患者自行決定停藥,因為這會影響病情的穩定性。
維持規律生活
幫助患者保持穩定的日常生活習慣,如正常的睡眠、飲食和運動,有助於病情的穩定與控制。
提供情感支持
讓患者知道您關心他們,並陪伴他們渡過困難的時刻。亦可嘗試鼓勵患者表達感受,耐心傾聽並給予情緒上的支持。
尋求專業幫助
若在與患者相處過程中遇到困難,可向精神科醫生、臨床心理學家或社會工作者尋求專業建議和支持。
據資料顯示,每7位香港人當中便有一位會在一生中經歷常見的心理疾病+,而在2022年,香港人的精神健康指數平均分為47.64分,持續處於不合格的水平++,可見香港人的精神健康值得關注。不過,患上精神病也並非世界末日,就像其他身體疾病一樣,只要好好接受治療,病情便可以有所改善。
富衛人壽的「尊衛您醫療計劃」^(FWD vPrime)是獲政府認可的自願醫保計劃之一,計劃全數保障^^一系列住院及手術費用,當中包括精神科治療#,讓您可以因應需要而選擇更優質及合適的醫療服務。每年保障限額高達1,250萬港元,不設終身保障限額,並保證續保至100歲(實際年齡)##,助您可以安心對抗精神疾病而無需擔心治療費用。除此之外,更可享每年免稅額高達8,000港元!###
全數保障一系列住院及手術費用
- 不設終身保障限額
多達6個自付費選項
- 獲得10Life「5星級」自願醫保(半私家房)及「5星級」Top-Up 醫療保險